宏泰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风水

河蟹怎么养才能生宝宝高温期间7至9月份河

2025年01月06日 宏泰资讯

七八九月是高温期,随着水温升高、前期残饵粪便的积累,很多河蟹池塘的底质、水质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由于此阶段水温高、气候多变、投料量大、排泄物多污染快,极易导致河蟹体质下降、池塘水质及底质恶化加速、水草的净化作用减弱甚至死亡腐烂、疾病多发且传播迅速等问题出现。不少养殖户往往会因为高温期管理不善而影响河蟹生长,或因病害防治方法不当增加了河蟹死亡率,甚至有的养殖户由于用药不当加速了河蟹死亡或造成药害。即使是新开挖的池塘,也会因为这种因素出现问题,针对高温期的管理,提出几点建议:

一、稳定好水草。

俗话说“蟹大小,看水草”高温期水草的好坏,直接决定河蟹养殖的成败。进入高温期,河蟹的饲料由精转粗,水草在河蟹食物中的比例上升,同时,水草也起到调控水质,提供河蟹藏身、遮荫的场所等作用。这期间要做到:

1、控密度,水草的覆盖率占50-60%。

2、控长度,尽可能使水草头保持在水下20cm左右,及时用剪草机修整,保持水草底层水流畅通。部分养殖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控制水草的生长。

3、对于水草过少的塘口应及时补种或移栽水花生,水草长势不好的塘口应根据塘口肥力适当使用肥料促进水草生长。水草过多的塘口可以采取人工清除部分水草、缓慢加深池水、适量添加增氧药物底生氧 或开启增氧机。及时清除漂浮的水草,防止腐烂而败坏水质。定期使用芽孢杆菌,可防止水草上积聚过多的污物。

二、增强好体质。

高温期河蟹摄食量大,残饵粪便较多,水质和底质易恶化,水温上升导致池塘水中有害菌较活跃,再加上7月份极端天气较多。假如河蟹体质下降,极易爆发疾病,所以在高温期必须增强河蟹的体质,提高其抗应激和抵抗病原的能力。

1、此阶段应适当降低颗粒饲料的蛋白含量,一般稳定在32%左右,同时因为摄食量的增加对河蟹的肠道负担增大,容易导致河蟹患肠炎。可在饲料中拌入康贝宁或美康一号预防肠炎,从而也可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少量添加冰鲜鱼。

2、投饵遵循“四定”“四看”原则,根据吃食情况决定投喂量,总量不要超过河蟹体重的5%。

(注:七月中上旬河蟹开始第四次退壳,(第四道壳后饲料投喂量计算方法:苗种投放量×0.58×16×0.03=饲料投喂量)。)

3、天气突然变化时,如暴雨、梅雨、雷雨等天气来临时,根据情况减少投喂量,甚至停止喂料。

4、长期在饲料中添加美康系列,可以有效的增强河蟹体质,减少发病率。

三、调控好水质。

1、注意消毒。高温期消毒有一定的风险,特别是水质不良时用溴氯海因、二氧化氯、强氯精、等刺激性强的药物时,会引起河蟹的应激反应,应尽量减少使用。可以使用温和型碘制剂,特消,或者菌美6号(主要成分为噬菌蛭弧菌,在裂解水中有害菌的同时,不会对河蟹造成刺激,还可以改良水质,促进摄食)。

2、由于高温期也是农作物病虫害高发期,因而农药用量也较平时多,下雨后,周围农田中的农药残留随着水流进池塘,或者进入河道,进水后都会引起池塘水中药残超标,建议换水后及时全池泼洒活水宝,降解有机磷类的农药、肥水。

3、池塘养殖要注意前期要养藻,中后期要养菌,菌相平衡,水质自然好,这就需要在平时定期添加一些有益菌,如芽孢杆菌、乳酸菌,有益菌一是可以分解水中的有机质和残饵粪便,也可以定植在河蟹肠道内,辅助消化,预防肠炎。

四、改良好底质

河蟹属于底栖生物,底质好坏对其有关键的作用。高温期的残饵粪便、死亡的藻类和原生动物,都会沉降在池底,腐败发酵,造成底热、底泥发黑发臭。建议定期使用底康一号和底康3号改善池底环境。

8月下旬和9月上旬是河蟹最后一次脱壳。(饲料投喂量计算方法:苗种投放量×0.53×32×0.03=饲料投喂量)是补钙产品最有效果的一次蜕壳,建议在蜕壳高峰期使用促长硬壳的产品。

9月份陆续有河蟹出塘销售,池塘管理也进入了一个薄弱期。养殖朋友普遍认为立秋后温度低了,池塘相对稳定了,管理也就不需要那么谨慎了,许多养殖户一个月仅仅改底一次,有的甚至完全放任不管。其实,在河蟹销售期,为保证存塘河蟹的成活率池塘管理仍需要注意。养殖后期,池塘生态系统逐渐趋于老化,缓冲能力降低,加之投喂量增大,水体及池底有机质就会积累增多,很容易出现蓝藻、甲藻等有害藻类的过度爆发,导致存塘河蟹出现撑爪、抓脚等症状,引发不必要的伤亡。因此,池塘改底要定期进行即便河蟹开始销售后,也不能忽略,才能从根本上杜绝水体过浓、有害藻类过度繁殖等不良现象,建议选择氧化分解型底改(底康一号)改善底质。部分池塘会出现纤毛虫,要及时使用江苏2号进行处理,并连续使用底康一号进行改善底部环境,缓解纤毛虫。

黄河.黄土.黄种人编辑部

俏丽教师官网

企业改革与管理编辑部

东方陶瓷杂志社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