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泰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风水

养小宝宝不要太挑剔致家长你的挑剔会毁了孩

2025年01月06日 宏泰资讯

作者:米粒(爸妈进化论主笔)

前几天,接到一位妈妈的电话,30分钟的通话,全程在抱怨孩子,从成绩不好到不爱运动,再到不做家务、不听话,在这位妈妈的口中,那个孩子似乎是一个“十恶不赦”的人。

我试着跟她说:“孩子很有责任感,布置给他的任务会立马完成。”孩子妈妈却说,那是他怕老师训他,才去做的。

我又试着跟她说:“孩子的发散性思维很好,常常能举一反三,从一件事联想到很多相关的事情。”

孩子妈妈却说,那是没有定性,他的逻辑思维那么差,想事情没有条理,怎么学好数学。

最后,我不放弃地跟她说:“孩子的兴趣非常广泛,爱画画,爱唱歌。”

孩子妈妈直接反驳我,那是不务正业,画画和唱歌又不能帮他上高中,成绩提不上去,什么都白搭……

上面的这些场景是不是有些眼熟?

因为它就发生在我们千千万万的家庭之中,无论孩子做什么,得到的都是父母的挑剔和不满。

说起来,最认可孩子的人,不应该是父母吗?

孩子毕竟是父母爱情的结晶,是父母一生的希望,不认可孩子,是不是也不认可自己呢?

认可还是挑剔,也许一句话就能影响一生,一个动作就能决定一辈子。

过分挑剔的父母很容易养出低自尊的孩子最近《向往的生活4》开播了,热度依然不减当年。

但印象最深的还是宋丹丹带儿子巴图做客节目,本来美好的田园生活,彻底变成了宋丹丹吐槽儿子的现场,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巴图的不快和尴尬,但又无能为力。

当大华爬起来给大家做早餐,受到了大家的夸赞时,而宋丹丹却话锋一转开始批评巴图:我生了一个废物,你看看人家,还嚷着要“换儿子”。

早餐后,巴图搭鸡窝,而宋丹丹一直在旁边吐槽儿子自小什么都不会干,原本想鼓励孩子的话语,出口却变了味儿。

还跟旁边吐槽巴图小时候的囧事,巴图的脸色明显难看了。而宋丹丹却根本没意识到,继续吐槽,最终巴图转身走了。

有没有“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妈”的感觉。

纪伯伦曾经说过:你的孩子因你而来,但并不属于你。

当孩子年幼时,三观尚未成型,需要父母的不断引导,才能避免走上歪路,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三观逐渐健全,已经能够去判断一件事的优劣。

一个人的好坏,父母还在不断干涉挑剔的话,很可能培养出低自尊的孩子,而低自尊的孩子经常从负面的角度评价自己的行为。

明明获得了竞赛的一等奖,却担心下一次拿不了奖项怎么办?

明明智商很高,却对自己的学习成绩缺乏自信;

明明已经做得很好了,却总觉得自己哪个地方做得不到位。

每天焦虑地生活,反思自己哪些地方做得不够好,成为每天的必需,缺少幸福感和活力成为低自尊者的常态。

微博上有个点赞非常高的评论:“我这辈子听过的最难听的话,挨过最狠的打,都来自爸妈。”

一个孩子眼中有多少光,心中有多少爱,取决于他获得了多少光和爱。

在父母眼中,所有的挑剔都是“为你好”热播电视剧《小欢喜》曾经引起大家的热议,剧中妈妈训斥孩子的每句话,都“耳熟能详”。

孩子做任何一件事,妈妈们都能从中挑出各种毛病。一句“我都是为你好”彻底“绑架”了孩子的未来。

不顾孩子的梦想,硬要将其改为高考考700分以上;

为了方便观察孩子的学习状态,在面对客厅的一面装上玻璃墙;

担心课外活动耽误孩子学习,坚决取消孩子去航天馆做解说的机会;

孩子考年级第二,得到的不是表扬,而是训斥。

因为英子的妈妈在心中给英子固化了一个形象,那就是站在泰山之巅,俯视一切。英子应该成为最好的那一个,无论哪个方面。

她无法接受英子的真实模样,希望英子成为他眼中理想的样子,这种窒息的360度无死角的爱太过压抑,对英子过高的期待,是妈妈挑剔英子的原因之一。

而挑剔的父母从来不会意识到自己的挑剔,他们只会按照自己的标准去做,而这一切大都源于父母内心的不安全感。

武志红老师在《为何家会伤人》一书中曾经提到过一个概念:负性关注。

这是人的一种本能反应,父母会把孩子当作自己的未来,把自己未实现的理想和报复不自觉地转嫁到孩子身上。

在这些父母眼中,孩子只是自己人生的一部分,他们小时候对未来的担忧,对世界的不安全感,都投射到了孩子身上。

英子的妈妈宋倩如是,朱雨辰的妈妈亦如是。

做不挑剔的父母,让孩子活出自己的人生前段时间,田亮在微博晒出了森碟12岁生日的场景,当年“风一样的女子”如今已然成为了大姑娘,美丽、青春,富有活力。

6岁时,当森碟提出想学画画时,田亮就带女儿去学了;

后来,森碟又对音乐感兴趣,田亮带她到录音棚让专业的调音师进行指点;

森碟学拉小提琴,田亮甘愿当琴架陪练。

除此之外,优秀的森碟可以独立完成英语书的阅读,不仅会滑轮滑、滑板,还会打篮球、拉小提琴,做手工,打排球等等,妥妥的全能型人才。

从中可以看出,田亮在面对孩子的诸多爱好和兴趣时,并没有强迫,而是带孩子去尝试,确定自己喜欢什么,引导孩子决定自己想做的事情。

自由民主的教育,培养出了元气满满的森碟。

为人父母,我们总希望孩子能够够把更多的心思放在学习上,但与其挑剔、打压,不如给与孩子正确的引导,让孩子在不断提升中成就最好的自己。

如果孩子长期处于父母的挑剔和否定中,会慢慢陷入自我认知的错误中,渐渐怀疑并否定自己,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一句肯定,对孩子来说,那是最珍贵的礼物。

父母们费尽心血养育孩子,无非是希望孩子可以幸福一生,成为最好的自己。

认可还是挑剔,一念之间,两种答案。

作者简介:我是米拉,富书专栏作者,左手育儿,右手育己,愿用一颗诚挚的心,温暖每一个家庭,本文首发爸妈精读,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富书2018重磅推出新书《好好生活》

• 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图片所有者。

三角洲投稿

大武汉编辑部

电脑采购杂志社

戏剧之家杂志官网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