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称教科书式育儿教科书式育儿毁了多少孩子
2024年08月14日 宏泰资讯
专家说了,不能吼孩子,更不能体罚孩子,否则他们一生将有阴影;
专家说了,3到6岁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必须给孩子立下的18条规矩,否则孩子长大后难以立足于社会;
我们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都是视专家为圭臬,唯独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我不知道有多少家庭正在经历“教科书式”育儿,但至少在身边能看到很多。教科书式育儿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没有自己的思想,人云亦云,唯“书本”,唯“专家”,囫囵吞枣,消化不良,不能因材施教,根据孩子的特点寻找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最后反而害了孩子。
如今,育儿的专家越来越多,育儿的书籍也越来越泛滥。曾在头条上看到一个叫“陶勇”的专家,自称北京某某教育研究院的副院长,专门帮助家长诊断孩子存在的问题。套路很简单,通过自媒体引流到微信群,然后在微信群里推销他们的课程。只要你稍微敢揭露他们销售课程的本质,立马踢出群。群里每天都拿一些很细小的问题出来讨论,实际上都是在制造父母的焦虑情绪。比如,有人提出(一般都是托),孩子上幼儿园了,不喜欢穿内裤,咋办?孩子不喜欢穿内裤不是很正常吗?这也能成为父母的焦虑所在?但人家专家就有办法让你焦虑,然后购买他的课程。这只是育儿市场化带来的问题的冰山一角。
育儿不像生产产品,生产了劣质产品大不了就销毁,我们的孩子成长只有一次,时间不可倒流,育儿市场化、资本化的问题真的要引起重视,这些打着育儿的口号,唯一目的就是为了赚钱的专家和机构应该引起广大父母高度警惕。
其实,教育孩子没有捷径,只有八个字: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我可以肯定,没有任何一套教育孩子的具体方法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也没有任何一套教育孩子的具体方法是适合于所有孩子,更没有一种教育孩子的方法是父母可以一劳永逸的。每个孩子都有每个孩子的特性,父母要善于观察孩子、了解孩子,从他们身上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挖掘他们的潜能,再根据他们的特点因材施教。当然,也有一些教育孩子的普遍性原则,我觉得专家最应该讲的就是这些,至于具体的方式方法更多需要父母自己去摸索,而不是套用专家讲的,专家在讲授具体方法的时候也一定要凭着良知,告诉父母这些方法的具体应用环境和条件,而不是昧着良知宣传自己的方法是“药到病除、百试百灵”。
我觉得,每个孩子都是可塑之才,他们最后有些没成材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社会舞台不够大(比如,在古代,你会踢球是很难获得成功的),另一方面在于自己的优势或潜能没有充分挖掘出来。父母爱孩子,就应该尽量让孩子感受到爱、包容、理解和信任,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帮助孩子挖掘自己的潜能和优势,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很多父母是焦虑的,针对孩子存在的问题“病急乱投医”,选择盲信盲从,缺乏独立思考。
举个例子,教育孩子可以打孩子吗?可以训斥孩子吗?现在提倡的教育模式是完全不可以。这就是一种教条。人和万事万物一样,没什么特别的。树木要长成参天大树,要经历风霜,人要成长,也需要承受打击。训斥孩子是要分情况的,需要家长立规矩(并且确认规矩要科学合理,不能事无巨细都立规矩),违反规矩的情况下完全可以训斥,只是要讲究方式方法,确保能和孩子进行有效沟通为前提。方法正确,训斥也能让孩子感受到爱。
其实教育孩子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须要先做到,不能动不动摆家长的权威,不容孩子有任何冒犯。但真正能做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父母有多少呢?所以教育孩子既是孩子的一场修炼,也是父母自身的一场修炼。但又有多少父母愿意和孩子一道去完成这样一场需要耗费心力的修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