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半的宝宝怎么养习惯家长必看三岁前培养
2025年01月06日 宏泰资讯
孩子还那么小,这种事犯不着让他自己做”
“孩子笨手笨脚的,还不如我帮他,又快又省事”
你可能也会觉得,对3岁以下的孩子来说,培养独立性就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儿,即使有时候孩子有意愿要“自己来”,也会因为做不好而被打断尝试。
吃饭?长大了自然会自己吃了;穿衣服?长大了就会了;收拾整理?等他长大……
可是你仔细想想,有多少孩子长大后却成了什么事都懒得自己做,万事依赖父母的“巨婴”?
长大并不是什么“万能魔法”,学会一个简单的技能当然不是问题,可独立自主的习惯和意识却不是孩子某天会突然开窍的。
为什么3岁前
是培养孩子独立性关键期?
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发现,孩子会经历8个人格发展阶段,而1岁半~3岁的孩子正在经历“自主感VS羞愧感”的冲突阶段,这时候也是培养孩子独立自主能力的关键期。
你可以想象孩子的内心正在“独立自主”和“怀疑羞愧”之间摇摆。
一方面,他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了,用双脚站立、更灵活地使用自己的双手,同时自我意识的发展,也让他开始有了“闹独立”的需求,凡事都想自己来。另一方面,因为很多事情他还做不好,反而会给爸爸妈妈“帮倒忙”,如果我们为了少收拾些“烂摊子”,选择直接包办,孩子就会觉得自己不行,从而产生羞愧感。
你肯定希望孩子变的独立自主,而不是怀疑自我,那么这时候就得适当放手。
因为孩子从“自己做不好”到“自己能做好”的这个过程,才是他最需要经历的,每一次独立完成一件事,他都在思考怎么解决问题,下一次怎么做得更好,不断地从中得到经验。
而一味的包办,包办掉的是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核心能力的缺失是长大后拥有再多技能也很难弥补的,孩子会习惯别人帮忙做事,自己却对结果没有控制力。
所以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对你和孩子来说其实才是“双赢”:
对孩子:增强自我认同感的同时,锻炼生活自理能力。对你:不用万事都操心包办,学会“偷懒”,做个60分妈妈也没问题。看到这里你可能要问了,具体怎么做才能培养孩子独立性呢?孩子爱黏着妈妈是不是不够独立?
先别着急,培养孩子独立性不是“走极端”,这个年龄的孩子喜欢黏妈妈也完全正常,你要做的是在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上引导他自己来。
哪些事情可以放手让孩子做?
虽说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我们也要先看看孩子目前能做什么,1岁半~3岁孩子具体可以做哪些事呢?你可以从下面这些入手:
自己穿衣服(加上家长帮忙辅助);脱下衣服后,自己把衣服放进洗衣篮;学习自己上厕所;自己用勺子吃饭;帮忙摆放餐具;在家人的帮助下,自己洗漱;帮忙收拾自己的玩具。生活中的任何小事都可以培养孩子独立性,你会发现,孩子自己也很乐意尝试,即使是拿起扫把扫扫地也很有成就感。
不过每个孩子的发展节奏不一样,具体还能尝试哪些,你可以根据自家宝贝的能力情况来判断。总体来说,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你可以遵循下面这个实用路径,一步步引导孩子进阶:
先是帮孩子做(观察学习)然后和孩子一起做(体验某一个环节)接着看孩子做(自己动手尝试)最后孩子完全自己做(熟能生巧)有些事情即使孩子现在做不好、做得慢,也千万不要一点尝试的机会都不给,你可以这样慢慢提升孩子的参与程度,直到他可以完全自己做。
心理学家麦德琳·雷文说:“不要为你的孩子做他们已经可以做、或者几乎可以做的事情”。
独立自主的意识和能力,是孩子发展其他技能的基础,没有自己尝试和试错,就无法积累经验,孩子又怎么能真正的成长呢?
现在你的适当放手,是在帮孩子积攒以后自己向前走的力量,赶紧试着“偷懒”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