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泰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旅游

博望区家用电器维修店安徽人在紧挨着南京的

2024年08月14日 宏泰资讯

江苏安徽省界,南京江宁区横溪街道丹阳社区与马鞍山博望区丹阳镇交界处,路边一位摆摊卖鱼人坐在板凳上,双脚叉开,颇有些自得地说:“我现在就是一脚跨两省。”她面前,建在苏皖省界上的丹阳农贸市场,对省界两侧开放,承担两地共同的“菜篮子”职能。

建在省界上的丹阳农贸市场

在这里,江苏南京丹阳社区与安徽马鞍山的丹阳镇,仅仅一巷之隔,这条巷子名曰“一心巷”,它位于丹阳老街中段,当地人习惯根据方位不同,将巷子以北的江苏丹阳社区叫“北镇”,把巷子以南的安徽丹阳镇叫“南镇”。走在丹阳老街,若无人提醒,很难注意到跨过几个横亘在道路上的石礅时,就已经跨了省。

两地靠那么近,哪有江苏人安徽人之分,两地居民都说自己是丹阳人,大家说着同一方言,逛同一个农贸市场、商业街,甚至街名都用同一个。在“两个丹阳”的交界处,两地还设立了“两省一街警务室”。

两省一街警务室

近年来,这样的“不分你我”有了制度保障。2019年12月,《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正式印发,支持南京顶山—滁州汊河、南京浦口—滁州南谯、南京江宁—马鞍山博望等省际毗邻区域开展深度合作。马鞍山在南京西南侧,滁州在南京西北侧,两座安徽城市均属于南京都市圈。

为加速对接南京,2021年6月28日,滁州市宁滁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管委会挂牌,没多久,7月10日,马鞍山市宁马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管委会揭牌成立。两个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管委会,都负责编制和组织实施各自新型功能区各类专项规划、政策,承担新型功能区综合开发建设、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等业务。

两个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成立一年多来,江苏安徽省界上有新变化。

破壁

“顶山—汊河”“浦口—南谯”“江宁—博望”,在《纲要》中只是寥寥几个地名,怎么建?建多大?没有定论。

“不得不以‘不等不靠’的探索,来突破现有的条条框框。”滁州市宁滁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管委会副主任王宪亮告诉记者,毗邻地区多是“以往不去的地方”,新型功能区范围内的汊河、南谯两个片区均涉及基本农田。但新型功能区建设需要空间载体,为此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国家战略深入推进背景下,经过滁州的积极争取,安徽省自然资源厅“放宽”了开发条件,允许滁州在满足城市总体规划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两个条件之一的情况下,开发新型功能区启动区范围内基本农田,但前提是,需进行国土空间调整,补上相同体量、更高质量和效益的农田,实现发展空间的“腾挪”,最终毗邻区建设得以启动并逐步实现发展空间的扩展。

“新型功能区”这几个字,也成了滁州、马鞍山毗邻地区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这片原本“不冷不热”的区域,很快成了发展“热土”。在这块牌子的吸引下,滁州的新型功能区一年内已入驻3个百亿级企业,包括人民控股集团光电显示项目、捷泰新能源以及飞利浦智能家电。以飞利浦项目为例,其总投资100亿元,总部设在滁州,营销中心设在南京。在顶山—汊河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内,140余家轨道交通企业中八成来自南京,日常数千名企业员工往返宁滁间。

作为新型功能区,除重视经济一体化发展外,民生服务的一体化探索同样需要“破壁”。比如,跨省供水——

2020年,在江宁与博望两地领导的一次座谈中,当交流到博望准备建设远水管网引长江水时,江宁区领导立马提出江宁水务集团供水能力有富余,可以从江宁引水,不必重复建设,两区领导很快敲定这一合作。这是江宁与博望探索出的“水务一体化”创新做法。负责该引水工程的博望区住建局副局长贾非介绍,这个引水工程需要跨越苏皖两省界河丹新河,须向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报批,去年两地已完成共同审批。贾非指着丹新河说,江宁管网建设完毕后,在河堤路面下预留了接口,博望的管网已接上接口,今年丹阳镇已用上江宁引来的“长江水”,在今夏的连日高温天起到了保障作用。明年,有望利用江宁现有取水管网,实现对博望全域供水。

跨越苏皖两省界河丹新河的引水管道

还比如,老百姓感受度更高的交通基础设施。

上周,11月16日,博望至南京毗邻省际环线公交——博宁毗邻1路公交线路开通,串起了马鞍山博望镇、丹阳镇,南京禄口机场、溧水区、江宁区等区域,可换乘南京地铁3号线、S1机场线。近年来,民间戏言:南京地铁喜欢往安徽修。南京S9号线(宁高城际)明觉站几乎要修到马鞍山了,连接南京与滁州的S4号线(宁滁城际),2023年7月有望全线通车试运营。

苏皖间省际公交也越来越密。早在2017年4月,江苏省人民医院浦口分院始发的公交611路,将终点站从南京的西葛公交站延伸至滁州南谯的宁滁换乘中心,5年多来,该公交成了两地间的通勤线路,平峰时前后两班车间隔仅10多分钟。记者乘坐611路时,在南京出示了滁州的健康码,司机看了,笑着点点头。

空间

早在新型功能区建设前,就有一大批南京企业已冲破省界,在滁州、马鞍山寻找新的发展空间。

南京华瑞微集成电路有限公司于2018年创立于南京浦口高新区,主要从事芯片设计等业务,为消费类和电力电子等配套,伴随业务迅速扩张,需要建设自己的制造基地,以实现产品自主可控,对市场快速反应。2020年前后,在浦口高新区的牵线搭桥下,华瑞微开始与滁州南谯接触,而且一眼便相中了省际毗邻地区的发展空间,很快决定在南谯建设自己的晶圆制造基地。

“虽然滁州距离南京很近,但是项目落地之前,很少主动去了解省界边上的邻居。”滁州华瑞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胡振华表示,这里距离省界仅有5分钟车程,走宁滁快速路距离浦口高新区的公司仅40分钟车程。之前迁往安徽滁州也有顾虑,但在落地过程中,胡振华和同事们感受到,“南谯的营商环境不仅在向苏浙看齐,甚至更卖力”。有些南京的企业家朋友来问过得好不好,胡振华理解他们的顾虑,企业家经常遇到招商中与落地后相关政策“货不对板”的情况。当听到企业落户注册仅一天完成,电子化审批做法甚至优于不少苏浙经济强市,政策兑现速度快等做法后,在不少企业家心中形成了“口碑效应”,这也是浦口、南谯两地乐见的示范作用。

南京是国内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已明确由市领导牵头挂钩软件和信息服务、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智能电网、轨道交通等8条产业链,并力争2025年1条规模达1万亿元,2条规模达5000亿元。制造业具有集聚效应,南京无疑是南京都市圈的“引力源”,产生着强大向心力,同时制造业也会“外溢”或是围绕“引力源”布局,寻找更有利的发展空间。

“空间”正是南京与马鞍山、滁州的发展契合点。同时,新型功能区的建设,打破以往仅仅承接溢出的单向关系,更强调推动两地的产业协同和创新。以顶山—汊河、浦口—南谯新型功能区为例,这里正聚焦集成电路、生命健康两大主导产业,与江北新区重点产业形成互动。江北新区经济发展局发展改革办副科长王宇表示,目前正致力于引导园区间的合作,聚焦产业协同发展,打造“总部研发在江北新区、生产配套在汊河”的产业生态。

正如从南京迁往滁州、马鞍山的企业一样,企业的市场敏感性值得参考。除了作为南京生态屏障和旅游“后花园”外,滁州、马鞍山的潜在发展空间不容忽视。长三角区域研究专家表示,虽然南京目前并不缺少发展空间,但南京依旧应未雨绸缪,思考未来发展空间不足的应对之策,其中提前推动省际毗邻地区发展,打造成为南京产业溢出和产业链配套的成熟区域是重要选择之一。多年从事地区发改工作的王宪亮颇为认同这一观点,他表示,如今毗邻地区主要体现为“高带动低”,即南京带动周边城市发展,但随着省际毗邻地区的发展,现在的发展落差将转化为发展空间,那时将形成“低反哺高”的局面,为南京和南京都市圈的更高质量发展提前储备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同城

去年12月,宁马新型功能区和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合资共建“宁博创智谷”,选址位于宁马新型功能区内的两省交界处。根据约定,江宁与博望将联合招商,引入江宁标准的服务,同时落户宁博创智谷的企业税收除部分留存外,十年内不做分配,全部用于其滚动发展,一边做、一边探索打破省际壁垒与实现利益共享的经验做法。目前,创智谷已引入宁马双创园、腾亚环控产业园、泛半导体产业园。

腾亚环控产业园项目是南京腾亚与新型功能区的二度合作,2020年腾亚精工落户于此。腾亚项目负责人易新煜表示,成立新型功能区和管委会后,只要把诉求讲出来,管委会工作人员就会替企业跑,有些问题立马就能解决。“2019年,我曾在江宁—博望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指挥部任职,当时的指挥部仅有10人左右,其中一半是兼职,后来变成了管委会后,省里给了编制、给了级别,大家变成了全职,由此工作任务、内容更加细化,服务更加周到。”马鞍山市宁马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管委会区域合作局负责人夏轩轩介绍,以前项目招商主要由博望区投资促进中心负责,现在管委会成立了经济发展局,专职人员就有7名。管委会重视双招双引工作,几乎每周都有管委会领导带队前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招商,采访当天就有管委会领导在江苏苏州招商。

宁滁、宁马同城化早已有迹可循。去年底,宁滁、宁马、宁扬三条城际轨道交通开工仪式同步举行,正推动南京与周边城市从毗邻到紧邻再到同城。此前,企业已看到同城的潜在机遇。华瑞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落户滁州,充分发挥了南京与滁州的“同城”优势。胡振华表示,公司作为制造业企业,用工需求量大,与滁州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刚好适配,让当地人在家门口就业;紧靠南京、合肥的区位,使得滁州兼具了大城市的便利和“闹中取静”、安家成本低的人才吸引力,有利于吸引南京、合肥雄厚的高校资源和人才。

宁滁、宁马同城化进程,同样遭遇了一些瓶颈。在体制机制方面,目前新型功能区建设推进中,定期互访并未让信息实现快速实时流动,难以第一时间对新情况、新问题作出反应;新型功能区内部体制机制同样需要梳理、厘清,目前其日常推进仍以县区为主,需更好发挥市级层面管委会的作用。此外,跨区域重大事项、重大合作项目推进相对缓慢。比如在宁滁城际铁路建设中就留有“遗憾”,此前该铁路跨过滁河的点位由汊河大桥附近改到新规划中的黑扎营大桥附近,导致公路桥与铁路桥的工程规划和时序未能统一。

汊河大桥。资料图片

位于上海、江苏、浙江交界处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的各类做法和经验,时常出现在王宪亮的口中,在他看来,一体化示范区已在探索冲破行政壁垒,不再“各建各的”,而是实现“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更为重要的是,示范区承担的“创新示范”,也是省际新型功能区的重要使命之一。“新型功能区建设,并不是重新划个小圈子。”他说,这是探索弥补发展落差,塑造新的发展空间的具体实践。为此,新型功能区的建设和推进,应当主动冲破行政壁垒,探索产业项目税收如何统计与共享,人才如何共同使用,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如何统一规划、建设、管理,乃至省界两侧的民生服务如何均等化,双方以同向同力的实践回答这些问题,将省际毗邻地区从以往的“三不管”地带打造成发展“新中心”,真正形成同频共振,实现同城发展。

栏目主编:孔令君 文字编辑:孔令君

内文图片主要由任俊锰 摄

来源:作者:任俊锰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

居业官网

百科论坛官网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