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米巴痢疾治疗阿米巴痢疾如何诊断
2023年08月14日 宏泰资讯
阿米巴痢疾治疗 阿米巴痢疾如何诊断
一、阿米巴痢疾的诊断
对阿米巴痢疾的诊断,除根据患者的主诉、病史和临床表现作为诊断依据外,重要的是病原学诊断,粪便中检查到阿米巴病原体为唯一可靠的诊断依据。通常以查到大滋养体者作业现症患者,而查到小滋养体或包囊者只作为感染者。
㈠临床表现:在作诊断时,或肠阿米巴病不应忽视,因阿米巴病缺乏特殊的临床表现。该病起病较慢,中毒症状较轻,容易反复发作,肠道症状或痢疾样腹泻轻重不等,故对肠道紊乱或痢疾样腹泻而病因尚未明确,或经磺胺药、抗生素治疗无效应疑为本病。
㈡病原学检查:
1.粪便检查:①活滋养体检查法:常用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检查活动的滋养体。急性痢疾患者的脓血便或阿米巴炎病人的稀便,要求容器干净,粪样新鲜、送检越快、越好,寒冷季节还要注意运送和检查时的保温。检查时取一洁净的载玻片,滴加生理盐水1滴,再以竹签沾取少量粪亲,涂在生理盐水中,加盖玻片,然后置于显微镜下检查。典型的阿米巴痢疾粪便为酱红色粘液样,有特殊的腥臭味。镜检可见粘液中含较多粘集成团的红细胞和较少的白细胞,有时可见夏科一雷登氏结晶Charcot—Leydencrystals和活动的滋养体。这些特点可与细菌性痢疾的粪便相区别。②包囊检查法:临床上常用碘液涂片法,该法简便易行。取一洁净的载玻片,滴加碘液1滴,再以竹签沾取少量粪样,在碘液中涂成薄片加盖玻片,然后置于显微镜下检查,鉴别细胞核的特征和数目。
2.阿米巴培养:已有多种改良的人工培养基,常用的如洛克氏液、鸡蛋、血清培养基,营养琼脂血清盐水培养基,琼脂蛋白胨双相培养基等。但技术操作复杂,需一定设备,且阿米巴人工培养在多数亚急性或慢性病例阳性率不高,似不宜作阿米巴诊断的常规检查。
3.组织检查:通过乙状结肠镜或纤维结肠镜直接观察粘膜溃疡,并作组织活检或刮拭物涂片,检出率最高。据报道乙状结肠、直肠有病变的病例约占有症状患者的2/3,因此,凡情况允许的可疑患者都应争取作结肠镜检,刮拭物涂片或取活组织检查。滋养体的取材必须在溃疡的边缘,钳取后以局部稍见出血为宜。脓腔穿刺液检查除注意性特征外,应取材于脓腔壁部,较易发策滋养体。
㈢免疫诊断:近年来国内外陆续报告了多种血清学诊断方法,其中以间接血凝IHA、间接荧光抗体IFAT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研究较多,但敏感性对各型病例不同。IHA的敏感较高,对肠阿米巴病的阳性率达98%,肠外阿米巴病的阳性率达95%,而无症状的带虫者仅10%~40%,IFA敏感度稍逊于IHA。EALSA敏感性强,特异性高,有发展前途。补体结合试验对诊断外阿米巴亦有圈套意义,其阳性率可达80%以上。
㈣诊断性治疗:如临床上高度怀疑而经上述检查仍不能确诊时,可给予足量吐根碱注射或口服安痢平、灭滴灵等治疗,如效果明显,亦可初步作出诊断。
研究证实,在低营养标准的人群或实验动物中,阿米巴的发病率和病理系数均显著高于平衡饮食者,且不易为药物控制;伤寒、血吸虫、结核等肠道或全身感染的患者易罹患阿米巴病,得病后也不易治愈。这一点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
二、阿米巴痢疾如何治疗
治疗:
1.对症治疗
腹泻严重时可适当补液及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重型病例阿米巴痢疾的治疗应给予输液、输血等治疗。
2.病原治疗
目前常用的抗溶组织内阿米巴药物有硝基咪唑类衍生物和二氯尼特(diloxanidefuroatc),又名糠酯酰胺(furamidc)。
(1)硝基咪唑类衍生物
1)甲硝唑(metronidazole):又名灭滴灵(flagyl),成人口服0.4g.每日3次,连服10天为1疗程。儿童常规剂量,每日35mg/kg,分3次服,疗程10天。对重型阿米巴痢疾患者可选甲硝唑静脉滴注,成人先用0.5g.每隔8小时一次,病情改善后改为每12小时一次,或改用口服剂型,总疗程亦为10天。
2)替硝唑(tinidazole):成人每日2g,1次口服,连服5天为1疗程。必要时亦可作静脉滴注。
3)其他硝基咪唑类衍生物:有氯硝唑、二甲硝咪唑等。
(2)二氯尼特:对急性阿米巴痢疾的疗效较差,但对轻型和排包囊者的疗效较好,有较强清除包囊的作用。阿米巴痢疾的治疗成人用0.5g,每日口服3次,连服10天为1疗程。
(3)其他抗阿米巴药物:过去曾用于治疗阿米巴痢疾的药物,如依米丁(emetine)、双碘喹(diiodohydroxyquine)、喹碘仿(chiniofon)、安痢平等,因疗效欠佳、不良反应较多而已极少在临床上应用。
对急性阿米巴痢疾病人的治疗宜选用甲硝唑或替硝唑治疗。为了清除包囊、防止复发,可加用二氯尼特1疗程。对慢性阿米巴痢疾病人的治疗则需适当延长疗程或重复多个疗程。对无症状的带虫者可用二氯尼特治疗。
对重型阿米巴痢疾病人的治疗,阿米巴痢疾的治疗除应用抗阿米巴药物外,还需应用抗菌药物治疗。
3.并发症治疗
当病人发生肠出血、肠穿孔等并发症时,应及时作相应处理,如补液、止血、输血、手术等,并在应用抗阿米巴药物的基础上加用抗菌药物治疗。
三、阿米巴痢疾的并发症
1、肠内合并症
(1)肠出血:深溃疡可侵蚀血管引起程度不等的肠出血,有时成为本病的主要症状。大量出血少见。
(2)肠穿孔:多发生于暴发型及有深溃疡的患者,穿孔部位以盲肠、阑尾和升结肠为多见,穿孔后可引起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急性穿孔较少见,慢性穿孔较多,大多无剧烈的腹痛发作,穿孔发生的时间常难以确定,但全身情况逐渐恶化。X线检查可见游离气体而确诊。有时由于先形成粘连,穿孔后可形成局部脓肿,或穿入附近器官而形成内瘘。
(3)阿米巴性阑尾炎:盲肠部病变易蔓延至阑尾。临床症状与一般阑尾炎相似,但易发生穿孔。据称热带、亚热带地区因阑尾炎而手术者,发现约1/3为阿米巴感染所致。
(4)结肠肉芽肿:慢性病例由于黏膜增生,发生肉芽肿,形成大肿块,极似肿瘤,称为阿米巴瘤,极易误诊为肠癌。多见于盲肠、乙状结肠及直肠等处。
2、肠外合并症: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可自肠壁静脉、淋巴管或直接蔓延,播散至肝、腹腔、肺、胸膜、心包、脑、泌尿生殖道或邻近皮肤,形成脓肿或溃疡,其中以阿米巴肝脓肿最常见。
四、阿米巴痢疾的症状有哪些
阿米巴痢疾起病较慢,中毒症状较轻,容易反复发作,肠道症状或痢疾样腹泻轻重不等,故对肠道紊乱或痢疾样腹泻而病因尚未明确,或经磺胺药、抗生素治疗无效应疑为阿米巴痢疾。根据临床表现不同,可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一、无症状的带虫者:患者虽然受到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感染,而阿米巴原虫仅作共栖存在,约有90%以上的人不产生症状而成为包囊携带者。在适当条件下即可侵袭组织,引起病变,出现症状。因此,从控制传染源及防止引起致病的观点出发,以于包囊携带者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必须给予治疗。
二、急性非典型阿米巴肠病:发病较缓慢,无明显全身症状,可有腹部不知,仅有稀便,有时腹泻,每日数次,但缺乏典型的痢疾样粪便,而与一般肠炎相似,大便检查可发现滋养体。
三、急性典型阿米巴肠病:起病往往缓慢,以腹痛腹泻开始,大便次数逐渐增加,每日可达10~15次之多,便时有不同程度的腹痛与里急后重,后者表示病变已波及直肠。大便带血和粘液,多呈暗红色或紫红色,糊状,具有腥臭味,病情较者可为血便,或白色粘液上覆盖有少许鲜红色血液。患者全身症状一般较轻,在早期体温和白细胞计数可有升高,粪便中可查到滋养体。
四、急性暴发型阿米巴肠病:起病急剧,全身营养状况差,重病容,中毒症状显著,高热,寒战、谵妄、腹痛、里急后重明显,大便为脓血便,有恶臭,亦可呈水样或轿水样便,每日可达20次以上,伴呕吐、虚脱,有不同程度的脱水与电解质紊乱。血液检查中性粒细胞增多。易并发肠出血或甩穿孔,如不及时处理可于1~2周内因毒血症而死亡。
五、慢性迁延型阿米巴肠病:通常为急性感染的延续,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病程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不愈,在间歇期间,可以健康如常。复发常以饮食不当、暴饮暴食、饮酒、受寒、疲劳等为诱因,每日腹泻3~5次,大便呈黄糊状,可查到滋养体或包囊。患者常伴有脐击或下腹部钝痛,有不同程度的贫血、消瘦、营养不良等。
- 上一篇:春季饮食养生各地食俗有特点早春
- 下一篇:出现中暑先兆时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