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泰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亲子

家里有宝宝能养蜗牛试试把孩子当蜗牛养是不

2025年01月06日 宏泰资讯

台湾作家张文亮的作品集《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出版近十年,《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这首散文诗几乎成了每个父母养孩子的金句。

当你着急的时候,当你想发火的时候,当你恨铁不成钢的时候,你得读读这首诗,然后告诉自己:养孩子要像牵着蜗牛去散步,简言之,慢慢来,不能急。

可现实中,哪个妈妈不曾在孩子的磨蹭问题上崩溃过?

前一段时间闺蜜约我去家里吃饭,我过去的时候,闺蜜正在辅导孩子写作业,闺蜜看我到了,就给我抱怨,本来就三十分钟就能写好的作业,这都写了一个多小时了,现在才写几个字。

然后正在闺蜜给我抱怨的时候,孩子这个时候听到我们的谈话,认为妈妈说的不对,就开始反驳,这个时候闺蜜更火了,为了防止家庭大战再次上演,我给闺蜜说,你去做吃的吧,我们俩写。

闺蜜走后,我问孩子多久能写完?完成什么样的程度?后续还有什么作业?大概所有作业都做完需要多久时间?然后我们就计划多久做一项作业,全部做完之后让妈妈检查,不合格的从写,所有都完成了,我可以陪他玩半个小时。

然后我们俩一个看书,一个写字,等他想做小动作的时候,我就拿直尺稍微敲打一下,作为提醒。就这样我们超出半个小时完成所有的作业。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节奏,家长的过多干预,有时候并不会起到很好的效果,反而会打乱孩子的节奏。

有时候选择接受孩子的节奏,会给孩子带来更大的好处。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匆忙变成了人生常态,但对于生理和心理还发育不完全的孩子来说,匆忙成了一大难题。

有句话曾说过:不是孩子太慢,而是家长太快。

所以对于家长来说,放慢脚步、等等孩子是每一位快节奏家长必做的事情。

在综艺节目《不可思议的妈妈》中,胡可与儿子小鱼儿在超市中的情景让我记忆犹新。

胡可带儿子小鱼儿去逛超市,小鱼儿坚持要打开恐龙蛋,胡可明确地表示“付完钱后才能打开”。

但小鱼儿突然情绪爆发,哭闹不止,于是胡可静静地看着他,等到他情绪平复了,再好好说理。

孩子有情绪时,父母先要接纳他的情绪,不要和孩子产生激烈的冲突,应该耐心地等一等,等到孩子情绪平复,再进行说理。

把养孩子比作牵着蜗牛去散步,是让父母给孩子足够的理解和尊重

生活中,大多数的家长都能给孩子满满的爱,可有一些家长,却不知道如何给孩子尊重。尊重不仅仅是不打不骂,更要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

网上流传一个搞笑视频,一位家长辅导孩子作业,问:“唐僧师徒一行有几个人?”

孩子答:“两个。”

“为什么只有两个?”家长瞬间要发怒,明明大家都在说“唐僧师徒一行四人”!

“因为孙悟空和猪八戒,是猴子和猪,不是人。”

家长一时语塞,竟然无法反驳。

孩子回答的没有错,只是和标准答案不符。这样的孩子就是不适合应试教育的典型,这不是他的错。

霍金曾被老师认为“无可救药”,歌德曾被三个学校退学,爱迪生小时候反应奇慢,被老师认为没有学习能力,达尔文在自传中称,老师认为他资质平平,马克吐温被老师批评作文差……

这些不被看好的学生,却都成名成家。

这些事实告诉我们,评判孩子没有一成不变的标准。

当你的孩子与环境格格不入的时候,先不要着急否定他,找到他身上的闪光点,尽最大能力保护好他。

以前看过知名作家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里面有这样一段: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多么美的画面啊!

把孩子当蜗牛养之后,我恍然大悟:

立竿见影的教育是神话,孩子的成长,本身就是一个需要倾注耐心的等待的过程。

不急躁、不焦虑,陪着蜗牛小孩慢慢来,孩子舒服了,我也神清气爽了。

我也坚信,那个“磨蹭”的小蜗牛,走得慢,但一定走得远。

中国高新科技官网

名汇杂志社

科技经济市场官网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