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泰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亲子

消化道疾病预防秘诀 消化道疾病分类

2023年09月06日 宏泰资讯

消化道疾病预防秘诀 消化道疾病分类

一、消化道疾病怎么预防最好

1、敲打小腿外部助消化

敲打小腿外部是促进消化的方法之一。小腿外部是身体经络中胃经的所在,其中胃经中非常重要的穴位之一足三里穴就处于我们小腿的外侧。

饭后三分钟内,敲打足三里穴可以刺激胃经,加快胃部蠕动,缓解胃部压力。此外,足三里在中医眼中可谓是“包治百病”的大穴位。因为只要是肠胃方面出现问题,都可以通过刺激足三里穴来得到医治,例如:胃胀可以按摩足三里穴来缓解胀痛感;肠道吸收不好可以按摩其来帮助肠胃吸收;便秘可以通过按摩其来清楚宿便。

本君建议:大家可以在饭后3分钟,用拳头轻轻敲打小腿外侧的部位,不仅可以医治肠道疾病,有助延缓肠胃器官的衰老。

饭后三分钟内,敲打足三里穴可以刺激胃经

2、按揉手心增加食欲

手心部位是劳宫穴的所在之处。劳宫穴处于手心正中间的位置,其重要性一点都不亚于足三里穴。为什么呢?本君认为,食欲不振比起消化不良更令人担心。民以食为天,食物是身体力量的来源,是维持生命体活动的根本。所以,人体一旦出现食欲不振的现象,我们要及早的治疗。

小暑之后,天气进入一年中最炎热的时间段。天气炎热,人体的舒适系数将会随之降低,食欲也将会减退,身体还会伴随其他一系列的不良症状。食欲减退并不代表身体本身不需要补充能量,所以改善食欲、增加用餐的愉悦度非常重要。

本君建议:对于夏天食欲不佳的人群,可以在闲暇的时间按揉手心部位,增加食欲,同时增加用餐愉悦感。

二、消化道疾病分类介绍

1、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是指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简称菌痢。人群普遍易感,以儿童发病率最高,其次为中青年。潜伏期为数小时至7天,平均1~2天。本病全年均可发生,但多发生在夏秋季。主要临床表现: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粘液脓血便,可伴有发热及全身毒血症,严重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

2、伤寒和副伤寒

伤寒和副伤寒是分别由伤寒杆菌和副伤寒杆菌甲、乙、丙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以儿童和青壮年发病率最高。病后免疫力持久。此病潜伏期为10~14天。此病全年均可发生,但多发生在夏秋季。主要临床表现:持续发热,相对缓脉,有腹胀、便秘、腹泻等肠道症状,还可出现精神恍惚、表情淡漠等神经系统症状,部分病人全身可出现玫瑰色皮疹。

3、甲型肝炎

甲型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肝炎。儿童发病率高。患者康复后通常会终身免疫,不会成为长期带病毒者。秋、冬季为发病高峰。主要临床表现:起病急,有畏寒、发热、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厌油、恶心、呕吐、腹痛、肝区痛、腹泻、尿色加深、皮肤和巩膜黄染等症状。

三、消化道疾病怎么传播

传染病传播途径,一般的有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血液,性接触传播。每个传染病它传染的途径和方式都不一样,有些有多种传染方式,有些比较单一。

意见建议:传染病主要由呼吸道,消化道,血液,性接触传播。

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体外,经过一定的传播方式,到达与侵入新的易感者的过程,谓之传播途径。分为四种传播方式。

(1)水与食物传播

病原体借粪便排出体外,污染水和食物,易感者通过污染的水和食物受染。菌痢、伤寒、霍乱、甲型毒性肝炎等病通过此方式传播。

(2)空气飞沫传播

病原体由传染源通过咳嗽、喷嚏、谈话排出的分泌物和飞沫,使易感者吸入受染。流脑、猩红热、百日咳、流感、麻疹等病,通过此方式传播。

(3)虫媒传播病

原体在昆虫体内繁殖,完成其生活周期,通过不同的侵入方式使病原体进入易感者体内。蚊、蚤、蜱、恙虫、蝇等昆虫为重要传播媒介。如蚊传疟疾,丝虫病,乙型脑炎,蜱传回归热、虱传斑疹伤寒、蚤传鼠疫,恙虫传恙虫病。由于病原体在昆虫体内的繁殖周期中的某一阶段才能造成传播,故称生物传播。病原体通过蝇机械携带传播于易感者称机械传播。如菌痢、伤寒等。

四、消化道疾病饮食疗法

1.足够的热量

很多人认为腹泻病人应少食,那是错误的。因为腹泻时,消耗明显增加,所以要求总能量的供应也要随之增加,为了减轻胃肠负担,可选用流质或半流质。

2.合理蛋白质

急性期肠道内,细菌腐败作用强,应当适当限制蛋白质摄入量,因为蛋白质能增加腐败作用,但酸牛奶可以食用,应尽量选用优质蛋白质,如鱼、蛋、奶、瘦肉等,同时供应丰富的蔬菜,病情好转时适当增加蛋白质供应量。

3.充足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供应量应占总能量的60%-65%,可给予细面条、大米粥等易消化的食物,而且炖的时间尽可能长一点,使之便于消化吸收。

4.限制脂肪

尽用油炸、煎的食物及肥肉、猪肉等含脂肪多的点心,适当增加豆类、豆制品及新鲜蔬菜。

5.低膳食纤维

忌用含粗纤维多的水果和蔬菜,可用少量生苹果泥,因苹果中的果胶有止泻的作用。

炎黄地理

当代旅游

休闲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