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镇电器维修点寒潮下他们在坚守
2024年08月14日 宏泰资讯
寒潮仍在持续,1月7日晨,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寒潮蓝色预警,预计在我国多个地区普遍会降温6到8摄氏度之多,一些地方甚至会降温10摄氏度以上。
各地气温开启了冷冻模式,很多户外劳动者还在坚守岗位。他们的工作状态怎么样?《工人日报》记者在各地展开了采访。
饭店保安:“层层防护”配合防疫
“您好,您可以免费停车3小时,麻烦扫一下健康宝。”1月8日,虽然是中午,但户外温度还是到了零下10摄氏度。在北京市东城区安德路上的一家饭店门口,保安张卫国拿着一张印有北京健康宝二维码的A4纸,向驶入饭店院内的车辆出示并一一说明。
据北京市气象台预计,6日到13日,北京气温都将持续偏低,最低气温均在零下10摄氏度以下。
张卫国告诉记者,他每天工作时间为10时至14时、16时至21时。9小时的工作时间里,他一直站在门口负责管理出入车辆,而出于疫情防控的要求,他还要一遍遍提醒来往车辆的驾乘人员,进行扫码登记、测温等工作。
为了御寒,张卫国做了“层层防护”:戴着雷锋帽、耳套、口罩,手戴毛线露指手套,披着军大衣款式的棉服。“里面穿着好几层毛衣,天冷了就多穿件马甲,身上还贴着饭店发的暖宝宝。”他告诉记者,脚上穿着的皮鞋里面加绒,也是饭店发的。
今年48岁的张卫国,老家在甘肃陇南农村,来北京的饭店做保安刚满一年。张卫国说,本周寒潮来袭,饭店还为员工发放了板蓝根和热姜汤。张卫国说,也有到店的客人看到站在门口的他会道一声“注意保暖”,让他感到很温暖。
铁路工人:“作业标准不能低!”
1月8日12时左右,位于腾格里沙漠腹地的谭家井地区,气温达到零下13摄氏度。此时,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武威工务段谭家井线路车间152名干部职工正一字排开,在干(塘)武(威南)线谭家井-黑冲滩上行k101公里+450米处护网外等候着。
13时,施工“天窗”命令准时下达。随即,100多名穿着黄马甲的职工各操工具扑向线路。霎时间,施工现场立即“火热”起来。
“集中精力,注意手脚,准备出轨……”十几分钟后,待各种钢轨连接零件拆卸完毕,随着出轨负责人杨兴荣的一声令下,旧钢轨在作业人员手中被轻松地“请”下了线路。
随后,准备入新轨,现场5个专项工作组步调一致,严把标准,采用流水线作业方式,精准将新轨放进指定位置。
14时45分,只见扣件组职工金磊两手紧握松紧机扳手,上下起伏,一下、两下……仿佛是在跟螺栓较劲似的,拧紧了之后还不忘再复紧两扣。“别看气温这么低,咱这作业标准可不能低!”金磊认真地说,“要是拧不紧,垫板窜出来,这活不仅白干了,还会造成新的隐患。”
电力巡线工:轮番接替上前
“慢点——抓住旁边的树——小心!”魏凯林的话音未落,吕东辉已经连人带设备从陡坡摔了下去,因眉骨处被划伤,半边脸沁着血迹。
魏凯林和吕东辉是国网四川检修公司西昌运维分部输电运检四班的技术员。1月8日,由于寒潮降临,担心导线覆冰过重,导致断线、跳闸等事故,影响四川境内西电东送通道的畅通,他们早早出发进入西昌市昭觉县,完成±800千伏特高压锦苏线188#-200#塔巡视和5条500千伏线路巡视工作。
前一天的强降雪使公路无法行车,他们便扛着测温、测风、测量冰厚的相关仪器,步行进山。为了减少负重,午餐只带了面包和白水。上午10时左右,他们来到了位于树坪乡的第二个点位,未曾想在这里出现意外情况。
一路将吕东辉护送至就近医疗点,早早有人等在那里进行包扎照顾,单位工会也第一时间送来问候,魏凯林则返回驻地休息。此时,第二组人员已经接替他们去完成今天的巡线任务,魏凯林需要为明天继续上山养精蓄锐。“这么多年摸爬滚打早已习惯了。只要能保住大电网安全,供电畅通,吃点苦受点累都是值得的!”魏凯林说。
供热维修工:体验“冰火两重天”
1月8日8时,沈阳祝家供热有限公司换热站维修工王勇来到一处维修点。立好警示牌,搬起二三十公斤重的井盖,脱掉工装棉服,穿着工装裤,王勇踩着管线下到2米深的热网维修井内,用手电筒照着,寻找漏点。运气不好的话,他要爬上爬下这样的维修井60次。
王勇负责换热站片区内室外管网维修。每年11月1日到次年3月31日,天天都是工作日,“不是在维修就是在去维修的路上”。
王勇的工作环境可谓“冰火两重天”,井上零下17摄氏度,井下30摄氏度,踩着井内积水,翻身爬出又沾了泥水。为了方便干活,王勇只戴了棉线手套,上来后双手冻僵,下去后暖和,再冻僵,忽冷忽热下,手又疼又痒。湿透的口罩上来后很快结冰,下去后冰水顺着鼻梁滴到嘴上。王勇不敢穿太厚,后背还是出了一身热汗,被冷风一吹凉飕飕,刚有所缓和便要再经历一遍,头发很快结了冰碴儿。
“单位发了防寒服、棉鞋、帽子和手套,我家里也有特别厚的大棉裤,可穿上干活根本活动不开。”由于工作地点密集且不固定,王勇每次都是骑着自行车行动,尽管工作辛苦,但每当感受到居民屋里扑面而来的温暖时,他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建筑工人:全员坚守推进度
北京寒潮凶猛,滴水成冰,在中建三局北京公司丰台槐新商业项目工地上却仍是一派繁忙的景象。
“在北京这么多年,我还从来没经历过这样的寒潮天气。”1月8日,钢筋工王映成和工友们一起坚守岗位。他熟练地拧着钢筋,脸被冻得通红,但是额头却有汗珠。王映成和工友们6时30分就出工了。即使有项目发的耳罩、手套,但是在这样的天气下,多少还是有些不适应。
据悉,项目目前正处于全员大干快上阶段,同期施工的人数多达600余人,为完成6号楼主体结构封顶1.31节点,项目全天候紧跟每日施工部署。为加强冬期施工,项目针对冬期施工混凝土工程重点控制环节,采用一层塑料薄膜+两层防火岩棉被,四周彩条布围护,内部使用移动热风机加热,确保混凝土养护温度。
“为了保证项目的稳步推进,我们工人和管理人员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我们一定会齐心协力,克服各种困难,确保项目如期建成。”项目经理赵建成信心满怀地说。
来源:工人日报记者 于灵歌 李娜 刘旭 康劲 通讯员 陈甜甜 强科
来源: 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