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肝炎种类及症状表现什么原因引起戊型病毒
2023年07月19日 宏泰资讯
戊肝炎种类及症状表现 什么原因引起戊型病毒性肝炎
一、戊肝炎种类及症状表现
(1)急性戊肝:占戊肝的86.5%~90.0%。包括急性黄疸型和急性无黄疸型两种,二者之比约为1∶5~10。
①急性黄疸型:占急性戊肝的75%,临床表现与甲肝相似,但其黄疸期更长,症状更重。A.黄疸前期:主要表现为急性起病。起病时可有畏寒、发热、头痛、咽痛、鼻塞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出现率约20%),关节痛(7%~8%),倦怠乏力(60%~70%),继之出现食欲缺乏(75%~85%)、恶心(60%~80%)、呕吐、上腹不适、肝区痛、腹胀、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部分患者呈现轻度肝大,伴触痛和叩击痛。此期持续数天至半月。在本期末尿色渐深,如化验已可表现出尿胆红素和尿胆元阳性,血胆红素(Bil)及谷丙酶(ALT)上升。B.黄疸期:体温复常,黄疸迅速加深,尿深如浓茶,大便色浅,皮肤瘙痒(29%),消化道症状重,持续至黄疸不再上升后方可逐渐缓解。此期一般为2~4周,个别病例可持续8周。各项肝功能化验在此阶段也升至高峰,以后渐缓解。C.恢复期:症状、体征及化验全面好转。各种症状减轻至消失平均约15天,肝脏回缩及肝功能复常平均约27天。此期一般为2~3周,少数达4周。
②急性无黄疸型:临床也有急性期与恢复期两个阶段,但表现比黄疸型轻。部分患者无临床症状,呈亚临床型。亚临床型感染多,而成人则多表现为临床型感染。
(2)重型戊肝:约占戊肝的5%,较甲肝重型多见。通过对近十年来世界各地多次戊肝流行的调查,一致公认戊肝的重型女性比男性多(2∶1~5∶1);孕妇多,重型肝炎中孕妇占60%~70%,其次为老年人和病毒重叠感染者多,尤以乙肝患者再感染HEV时易发生重型肝炎。在重型戊肝中急性重型多,其与亚急性重型之比约为17∶1,二者区别不能仅仅以时间来划分,根据新疆戊肝流行时的多数临床报道资料综合,还应参考如下特点。
①急性重型戊肝:孕妇多见(57%~60%),尤其是妊娠晚期更多(约占70%);病情发展迅猛,多数孕妇在正常产或早产后病情急剧变化;血胆红素还在轻度或中度升高时,即可出现一系列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且无酶胆分离现象;肝浊音界缩小与正常者各占一半;全部病例皆有肝性脑病,昏迷病例皆有脑水肿,Ⅲ度以上昏迷者成活率极低;出血程序与黄疸深度呈正相关,个别病例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预后与昏迷深度,出血程度、妊娠早晚及脏器衰竭频数呈正相关,与黄疸深度无明显关系,成活者病程虽较长,但未见肝炎后肝硬化之表现。
②亚急性重型肝炎:除孕妇外,还见于老年和其他病毒感染者,尤其是HBV;病情发展较急性重型相对缓慢;黄疸较急性重型肝炎深,持续时间也长,酶胆分离现象较多见;多数患者肝浊音界不缩小,个别病例可见肝脾轻度肿大,后者多出现在乙肝患者又感染了HEV的情况下;几乎全部病例皆可出现腹水、下肢水肿和低蛋白血症,少有出现肝性脑病;病程较长,病程中可出现多种并发症;病死率与脏器衰竭的数目密切相关,脏器衰竭的频数依次为肝、凝血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肾脏。
(3)淤胆型戊肝:新疆资料显示少见,仅占0.1%。也有报道显示,淤胆型戊肝较常见,发生率高于甲肝约7.5%。临床表现与甲肝淤胆型相似,黄疸期较长,但预后良好。
(4)慢性戊肝:对戊肝有无慢性化过程以及有无慢性病毒携带者,认识尚不一致。日本有报道在流行期有58.2%病例发展为慢性肝炎。国内赵素之对500例急性戊肝做3~28个月随访,发现有12%患者的症状、体征、肝功能检测及活组织病理检查均未恢复正常,且符合慢性迁延性肝炎改变。但对新疆东部二次戊肝流行时病例的一年系统随访,都未发现有慢性化病例。国内庄辉、印度Khroo等人的观察,也未发现急性戊肝发展为慢性化者。这些结果的不一致是否与病毒株型别、人群的免疫水平、年龄及其他社会因素有关,均待进一步研究。
二、什么原因引起戊型病毒性肝炎
(一)发病原因
1983年Balayan等人首先用免疫电镜从感染者的粪标本中发现了HEV。1989年Reyes等人用分子克隆技术,获得了(HEV)cDNA克隆,并正式命名本病毒为戊型肝炎病毒(HEV)。
HEV为无包膜的圆球状颗粒,直径为27~34nm,表面有突起和缺刻,内部密度不均匀。1989年Reyes等首先得到HEV的基因克隆。研究表明,HEV基因组为单股正链DNA,全长7.2~7.6kb,编码2400~2533个氨基酸,由5′端非结构区(NS)和3′端结构区(S)组成,5′端和3′端各有一非编码区(NC),其长分别为28bp和68bp。此外,3′端还有一个由150~300个腺苷酸残基组成的多腺苷(A)尾巴。本病毒不稳定,长期保存需放在液氮内。镁或锰离子有助于保持病毒颗粒的完整性。对高盐、氯化铯和*敏感。在碱性环境中比较稳定。HEV的分类归属问题尚未最后肯定。最初曾归属于微小RNA病毒。后发现其在电镜下的形态和生物学特性与萼状病毒类似,因此又将HEV归入萼状病毒。但近来在分析HEV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时又发现其与萼状病毒不同,比较分析NS区基因组序列显示其与风疹病毒和甜菜坏死黄脉病毒相似,故有人建议将HEV归属于风疹病毒族α病毒亚组。
(二)发病机制
对戊肝的确切发病机制,目前知之尚较少。从灵长类动物实验及对志愿者研究结果推测,病毒可能主要经口感染,再由肠道循血运进入肝脏,在肝细胞内增殖复制后排到血及胆汁,最后随粪便排出体外。有无肝外复制暂未获结论。实验还表明,肝脏病变主要为病毒诱发的细胞免疫反应介导肝细胞溶解。
戊肝的病理改变与甲肝类似。可见汇管区有中性多核细胞浸润,Kupffer细胞增生。小叶内可见点状坏死、肝细胞气球样变、嗜酸性变及嗜酸小体,炎症反应轻,肝细胞内淤胆及毛细胆管胆栓形成则较多见。大多数戊肝患者之肝组织病理改变呈中度损坏,偶可见亚大块或大块坏死。
三、肝炎分几种分型
大家都知道生活当中,常见的肝炎一般是不出现传染的传染性的肝炎会造成,呕吐,头晕,身体乏力,体力不支,等等一些疾病现象,那么肝炎分为很多种,有大概也就不会出现传染,接下来的文章中来了解一下,肝炎的介绍。
肝炎是最常见的严重传染病,它通常被分为5型,即甲、乙、丙、丁、戊型肝炎。
甲型肝炎及乙型肝炎是最常见的肝炎种类。此二型均由病毒引起且都有传染性。甲型肝炎是藉由人与人的接触、饮食、粪便及其他接触方式而传染的。乙型肝炎则藉由污染的针头及针筒、吸血昆虫、输血及某些形式的性行为而传染、85%的同性恋者患有此疾。乙型肝炎传染性极高,而且有可能致命。
丙型肝炎一般通过血液传染,如输血和污染的针管等。丙肝一般症状较轻或主子没有症状,20%-30%的病毒携带者10午后发展为肝硬化。丁型肝炎只出现在乙肝病人中,并加重病情。它町以通过母婴传播或性接触传播。戊型肝炎主苎发生在亚洲、非洲和墨西哥,它与甲肝的传播途径类似,但危险程度比甲肝要高。还有一种毒性肝炎,与病毒无关,可能由化学物质、注射、饮食、或经由皮肤吸收毒素等原因所致。氯化的碳氢化合物及砷化物均是导致肝炎的毒素。肝脏堂瑚的程度视接触量的多寡而定。
很多患上肝炎的患者朋友们,会以为得了绝症甚至是足不出户,担心自己的病情会传染,观念都是错误的肝炎现在随着医学的发达是可以进行根治的,以上我们了解了肝炎分几种。
四、肝炎病人护理常识
由于肝炎多为病毒引起,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我们在对肝炎病人进行护理的同时也要注意对自己的保护,下面介绍一下对肝炎病人的护理常识。
病毒性肝炎的分布遍及全世界,但在不同地区各型肝炎的感染率有较大差别。我国属于甲型及乙型肝炎的高发地区,但各地区人群感染率差别较大。
甲型肝炎全年均可发病,而以秋冬季为发病高峰,通常为散发;发病年龄多在14岁以下,在托幼机构,小学校及部队中发病率较高,且可发生大的流行;如水源被污染或生吃污染水中养殖的贝壳类动物食品,可在人群中引起暴发流行。
乙型肝炎见于世界各地,发病无明显季节性人群中HBsAg携带率以西欧,北美及大洋洲最优(0.5%以下),而以亚洲与非洲最高(6~10%),东南亚地区达10~20%;我国人群HBsAg携带率约10%,其中北方各省较低西南方各省较高,农村高于城市。患者及HBsAg携带者男多于女;发病年龄在低发区主要为成人,在高发区主要为儿童而成人患者多为慢性肝炎;一般散发,但常见家庭集聚现象。
丙型肝炎见于世界各国,主要为散发,多见于成人尤以输血与血制品者,药瘾者,血液透析者,肾移植者,同性恋者等;发病无明显季节性,易转为慢性。
丁型肝炎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现,但主要聚集于意大利南部,在我国各省市亦均存在。
戊型肝炎的发病与饮水习惯及粪便管理有关。常以水媒流行形式出现,多发生于雨季或洪水泛滥之后,由水源一次污染者流行期较短(约持续数周),如水源长期污染,或通过污染环境或直接接触传播则持续时间较长。发病者以青壮年为多,儿童多为亚临床型。
病毒性肝炎患者常用的保肝方法有以下几种:1、忌贪杯。2、营养均衡。3、饮食要洁净。4、慎用药物。俗话说“是药三分毒”,不论是中药或是西药,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或不良反应,而且药物要在肝脏内分解代谢,用药不当会加重肝脏负担。
充足的休息、营养、预防并发症是治疗各型肝炎的主要方法,向病人介绍需要接受隔离及隔离的方法,以取得配合,防止疾病传播。建议病人以后避免献血,因为肝炎病人即使痊愈也可能携带病毒。告诉病人配合治疗的重要性及治疗康复所需的时间,并使其了解复发并不常见。
- 上一篇:常见的耳鼻喉疾病有哪些如何预防和养护
- 下一篇:喉咙红肿吃什么水果呢两种水果可消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