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ster育儿知识育儿消费走向智能化
2024年07月15日 宏泰资讯
“市场上智能早教机器人那么多牌子,选哪个比较好?只要好用,价格不是问题。”罗立军是一名90后,也是新晋“宝爸”,最近忙着挑选孩子的玩具。
当前,我国最主力数字消费者的85后、90后成为生育主力军,善于“偷懒取巧”的他们,带动了育儿消费市场往智能化趋势发展。据《中国式养娃:2019天猫亲子消费报告》显示,2018年,早教类玩具书、益智类玩具销量呈现高速增长,智能机器人销量增速高达395%,许多适合低龄儿童的少儿编程类玩具销量同比增长达570%。
业内人士指出,儿童消费市场是商家必争之地,随着人工智能时代到来,在科技育儿理念盛行的当下,儿童产品智能化成为大势所趋。科技力量的注入,帮助家长更轻松、更高效、更放心地养育孩子。
智能产品受青睐
“双11很快就要到了,今年‘购物车’里快满了,全是孩子的东西。”身怀六甲的刘女士忙着准备母婴用品,智能婴儿床、智能婴儿餐椅、智能温奶器……有“智能”二字的产品都成了她关注的对象。
记者采访发现,像刘女士这样的90后偏爱“智能”产品。在乌鲁木齐市几大商超,电动摇椅、智能式收拢婴儿车等产品受到年轻宝妈宝爸的青睐。“现在父母消费观念改变了,他们容易接受新事物,喜欢智能化产品,在选购这些产品的时候,价格不是考虑的主要因素。”一家商场母婴专区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
在电商平台上,一些标识智能化的母婴产品,一般销量高于同类产品。智能婴儿床是众多智能育儿产品中的当红“选手”。一些机器人玩具、早教机器人、早教玩具书等智能概念的育儿产品也颇受好评。智能纸尿裤目前可选品牌不少,这类产品可提供“大小便报警”“发烧报警”等,而售价比普通的纸尿裤高出许多。
“孩子出生后,不停地购买玩具,随着孩子的成长,将智能教育作为育儿开销的主要方向。”乌鲁木齐市民陈明说。
京东大数据研究院发布《幼儿教育线上消费趋势报告》显示,“宝爸宝妈”们的购物价格500元以上的“育儿硬件”逐渐增多,增速最快的商品价格段出现在800~1000元、500~800元及1000元以上,这三个价格段的两年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130%、110%和81%。
根据前瞻公布的《中国早教机器人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所示,预计至2025年教育机器人市场空间将达到3000亿元。
行业竞争并不激烈
儿童市场历来较好,中国儿童产业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当前,80%家庭中儿童支出占家庭支出的30%~50%,家庭儿童消费年平均为1.7万元~2.55万元,儿童消费市场每年约为3.9万亿元~5.9万亿元,市场空间潜力巨大。
“一方面要享受科技带来的新变化,把更多的精力、时间和金钱放在更重要的事情上,追求更快捷和高效的生活;另一方面,让孩子更快地适应社会发展,接触到智能化产品。”陈明的话代表了当下年轻人的新思想。
随着智能化的发展,近年来,母婴领域出现了很多智能化产品。特别是母婴类智能硬件产品也迎来了爆发式增长,借助智能产品育儿成为大部分年轻父母的首选,智能体温计、智能吸奶器等智能母婴类用品层出不穷,深受新手父母的欢迎。
另一方面,市场体量大,消费需求强,也吸引了一批科技企业争相入局。“硬件+服务”结合成为儿童智能硬件厂商实现换道超车的加速器。智能玩具新锐巨头Spin Master这两年迅速崛起,公司在2017年推出的智能互动玩具Hantchimals(哈驰魔法蛋)在一年内获得了38.75亿元的收入,为公司贡献了当年77%的新增收入。在国内,不少提供智能机器人的玩具公司兴起,小米生态链中的爱其科技,就获得了亿元级别的投资。
但从参与的品牌与集中度看,目前“育儿硬件”还是一片尚未充分竞争的市场,品牌集中度较高,消费者会有目标有选择性的购买这些品牌商品,如步步高、科大讯飞、小米米兔、火火兔等。同时从各品类TOP5的商品集中度来看,早教机TOP5商品成交额占比达93%,故事机达64%,儿童机器人达81%,头部商品的集中度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技术含量还需提升
“产品的更新速度比较快,但许多智能化产品并不智能,只是打个智能化的旗号,提高价格。”陈明吐槽说,许多产品没有新意,同质化明显。
据了解,智能化育儿产品的兴起,源于接受新事物新生代父母的需求。但这部分消费群体不仅善于接受新生事物,在消费选择上也比较“挑剔”,对智能化产品技术含量要求比较高。年轻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观念普遍提升到了全新层面,更加关注孩子自我意识、创造能力、社交能力以及与世界的联结能力等方面的发展,育儿媒介也从单纯的书籍、绘本和玩具,延展到了具有科技基因和智能元素的儿童产品。
“玩具的可玩性要强,而且还要具有适当的易玩性。而对于父母而言,玩具不仅仅是娱乐工具,最好还要具有启发性,耐玩性也是父母们会考虑的因素。”陈明认为。
记者了解到,目前育儿智能化产品尚处于市场早期,与其快速发展相伴而生的是行业标准的缺失,造成了目前遍地开花、鱼龙混杂的市场乱象。一方面,硬件和人工智能技术不成熟,导致“伪”智能层出不穷,创新性产品并不多。另一方面,作为新兴产业,售后服务体系的不健全。
业内人士指出,要进一步细分市场,针对更细分的目标人群、功能性需求,以及场景需求进行产品创新,用更专业的产品满足更精细的消费者需求。线上和线下的不同平台需要进一步融合,联合品牌进行整体布局,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